其實,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企業規模雖然小,但是像上述的一些基本作業還是要做的。所以,企業在EPR項目實施時,不要太過于吝嗇,把原材料進行分類。我在項目實施中,若客戶企業的產品比較簡單,我也要檢驗其至少分三個倉庫,分別成品倉庫、零件倉庫(或者原材料倉庫)、包裝材料倉庫(或叫作輔助材料倉庫)。
錯誤二:計價產品與不計價產品混在同一個倉庫
所以,對于這些不需要企業支付價款的特殊材料,企業在設計倉庫的時候,最好能夠獨立出來。如專門設置客供品倉庫、備品倉庫等等。而把這些倉庫的性質設置成為“不計價”倉庫。如此,在計算材料單位成本的時候,就不會把這些材料考慮進去;在計算企業倉庫庫存金額的時候,也不會考慮這些倉庫的影響。
錯誤三:呆滯料跟普通材料放在同一個倉庫
我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,遇到這種情況,一般都會建議用戶,為呆滯料專門建立一個呆滯料倉庫管理,而且,一般來說,該呆滯料倉庫中的庫存數量,一般是不能作為材料需求計劃計算的依據。在建立倉庫信息時,要把這個屬性去掉。
錯誤四:材料類別跟倉庫類別不一致
或者,我們不分倉庫,通過庫位來管理也是可行的。把包裝材料倉庫設置為兩個庫位,一是存放包裝材料的,另一個是專門存放催塑盒的。不過,這個前提是企業沒有其他的庫位管理要求,否則的話,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沖突了。
錯誤五:濫用倉庫類別屬性
在以上幾個錯誤中,我已經談到了在建立倉庫時幾個重要的屬性。這里,我再強調一下這幾個重要的屬性。這些屬性設置錯誤,則會給ERP系統的運作帶來重大的影響。
一是材料數量是否影響物料需求計劃。一般情況下,物料需求計劃系統運作時,會考慮所有倉庫中的材料數量。但是,在實際工作中,有些材料要么已經不能用,要么有特殊的用途,在物料需求計劃運行時,是不能考慮進去的。
如不良品,當然不能作為物料需求計算的基數,所以要專門設立一個不良品倉庫,并把這個倉庫的屬性設置為“不影響物料需求的計算”。同理,呆滯品、客供品等一般也不能作為物料需求計算的依據。
二是這個倉庫是否為計價倉庫。像客供品、供應商的備品等,一般都不能算入到企業的庫存金額中去,否則的話,企業的庫存金額就會不準了。所以,要把存放這些材料的倉庫,設置為不計價倉庫。
如此,在考慮企業整個庫存金額時,就不會把這些倉庫考慮進去;利用加權平均成本計算發料成本時,這些倉庫的數量也不會影響到發料成本。不過,有些材料雖然是客戶提供的,但是,仍然要企業付錢采購,就不能當客供品來對待了。
另外,有些用戶也會擔心,我設置了這么多倉庫,不會搞亂嗎?其實,用戶不用這么擔心。因為雖然設置了這么多倉庫,其實在很多業務中,這些倉庫都是默認的,不需要用戶自己去選擇。
如原材料入庫上,若是零件,則在入庫單上自動帶出的是零件倉庫;包裝材料也是如此。也就是說,系統會根據產品基本信息中設置的倉庫信息,作為單據倉庫的默認倉庫。如此,就方便了單據的操作,也減少了錯誤的發生。
最后,我再提供一個實用的小建議。在ERP系統中,針對一些連續性的材料,如PVC套管等在領料時很難按需領的材料,有一個自動扣料的功能。即生產部門在需要時,先領個一卷材料出去;然后在生產完工時,再按照實際用掉的數量扣減。
若要用到自動扣料功能的話,在車間還要虛擬一個車間倉庫。這個車間倉庫的屬性,要設置成不計價、不影響物料需求計算。其實也好理解。因為這個倉庫中的數量雖然在帳上還存在,但是,因為這個數量是要在產品完工入庫時才扣減的,也就是說,這個帳上的數量可能生產已經用掉了,但是還沒有扣減。所以當然不能作為物料需求計算的依據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